6月15日下午5点,最高人民法院审管办审委会事务处处长、副局级审判员张树明和他的同学们满脸喜悦走出了国家行政学院主楼,他们刚刚拿到了结业证书。五天前,他们还是怀着一些新奇和渴望走进这座大楼,开始接受最高人民法院处级领导干部“履职能力建设”专题培训。
这批学员共42人,来自最高人民法院29个部门。他们有的是综合部门的处长,有的是审判业务庭的审判长。在一个中央国家机关里,他们算不上什么“官”,只能算是最基本的工作单元的领头人,是“五加二”和“白加黑”生活方式的典型人群。
“我很感谢能够有机会参加这样的脱产培训。”民三庭审判长夏君丽说。但是6月14日午饭后,她却需要在学员餐厅的餐桌上对裁判文书草稿进行初核。为了落实“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又不想耽误此次培训,她所在合议庭的同志从机关将有关材料送到了国家行政学院。实际上,为了保证一件案件及时呈报,夏君丽同志也曾下午下课后赶回机关与等候的合议庭成员加班评议,返回学院已是晚上10点多。
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历史上,这些看起来忙碌到难以分身的处长们毕竟还是聚到了一起,完成了第一次专门提高处长履职能力的培训。
“学习培训是组织给予领导干部最好的关爱和最大的福利。”在6月11日的开班仪式上,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周泽民对学员们讲了这样的话。
在14日举行的分组讨论中,记者也多次听到学员们说,感谢“院党组和政治部领导对我们的关爱”。
梳理一下最高人民法院培训工作的发展情况,就容易理解最高法院领导和学员们的感受为什么如此一致。中央要求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最高法院党组和王胜俊院长认真研究法院培训工作特点,提出了全国法院在新阶段培训工作的指导方针,即“一个目标、两个转变、三个倡导”。
“就是以树立社会主义司法理念,提高司法能力为目标,实现由理论研究型培训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转变,由知识型培训向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转变,倡导法官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周泽民主任说。
据了解,为了贯彻这一方针,最高法院做了多方面的努力。在法院系统的培训上,中级法院、基层法院院长轮训班已经办了12期。今年6月底到7月上旬还将分两期把去年以来新任职的1200名左右中、基层法院院长轮训一遍。
最高法院机关的干部培训力度也明显加大了。今年积极争取,选派了100多名局级干部参加中组部组织的调训和选学。这个数字比去年增加近20人,比前年增加了两倍。选学时间一周左右,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北大、人大、北师大、国防大学一些有特色的课程,利用半个工作日或者周六、周日来学习。而预备法官和书记员专项培训班,最高法院也已陆续开展。
在这个基础上,政治部开始研究探索在国家行政学院培训处级干部。国家行政学院是培训高中级公务员的地方。选择在这里培训,是希望来自法院的处长、审判长们不仅要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身来学习,还要“跳出法院”,感受这里的校园文化,学习新领域的知识,培养一定的行政能力,以便更好地当好处长、审判长。
“经常听身边的局级干部们说学习很开眼界,收获很大,心里早就盼着也有这样的机会。”刑三庭审判长姜永义说。他在学习过程中不小心崴了脚,但仍坚持培训,没有请过一次假。
当然,在院党组的期望与学员们的渴望之间架设桥梁的,是政治部,尤其是组织人事部无数次的沟通、协调。
培训班的内容安排的确“跳出”了法院。从课程名称上很难看出和法院工作有什么直接联系。
《当代中国群体性事件分析》、《领导角色与行为转变》、《系统科学与战略思维》、《领导干部执行力培养》、《传统文化与领导干部人文素养提升》、《当代社会形势与社会管理创新》、《领导干部心理调适与减压》……此外,还有拓展“破冰训练”以及现场教学——参观解放军档案馆。
实际上,这些课程是精心挑选的。“大概是四个板块,一是开拓视野,二是战略思维,三是履职能力,再就是领导干部应该具有的人文素养以及心理调适的基础知识。”周泽民主任在开班式上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问题研究所所长于建嵘教授、中央党校李建华教授、国家行政学院培训中心副主任朱谐汉教授、国际关系学院尚水利教授、故宫博物院张志和教授、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与文化教研部主任龚维斌教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尹文刚教授、国防大学战略研究部主任杨毅教授……
当把上面的课程表和这些名字对应起来,学员们都明白了这些课程的含金量。这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将会由相关领域赫赫有名的研究者和最受欢迎的讲述者教授给他们。
国家行政学院按照政治部精心挑选的教授名单,四处软磨硬泡把教授们请来。受欢迎意味着繁忙,何况有些教授还担负着重要的国家使命。有的教授的课程只能抽晚上时间来讲授,而杨毅少将更是从两次出国谈判中间的一天间隙中挤出半天来给大家授课。
尽管忙,教授们显然还是做了精心的准备。“所有课程看起来都和法律、法院没有什么关系”,人民法院出版社教普编辑部主任林志农说,“可老师们都把它和我们的工作实践结合了起来,特别有针对性。”
这些课程的教授方式也是丰富多彩的。老师们采用了课堂讲授、现场教学、案例教学、自由讨论、随堂练习、提问答疑等各种教学方式,课件制作也生动有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还有最后一个提问机会。”老师说,可是还有六七个人高高地举起了胳膊。课间休息,许多学员围在讲台前跟老师请教问题,同时也“套磁”,求老师把课件留给他们。
整个培训班期间,所有学员保持了全勤记录。“一分钟也舍不得错过。”审监庭审判长陈佳说。
政治部组织人事部领导多次现场旁听,并派专人始终陪伴大家,随时提供服务。
除了顺利结业,思想的风暴应当是另一种实质收获。“当前社会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机理和解决的途径是什么?”“怎样看待信访不信法?”“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变迁对社会建设、社会管理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系统论思想对执法办案中增强大局意识有哪些启发?”“什么是文化?怎样建设法院文化?”“人情社会与法治怎样实现逻辑对接与制度调和?”……
“我觉得老师讲得太有道理了!”“我有不同看法。”……
无论在课间,还是在餐桌上,这样的讨论在学员中间随时都会发生。
6月14日下午,按照培训班课程计划,全体学员就如何当好最高人民法院处长(审判长)举行分组讨论。这次讨论成了学习成果的一种展示。因为发言踊跃,学习委员、民二庭审判长刘敏主持后半场的汇报交流活动时,不得不严格“执法”,限制发言时间。
办公厅督查办副主任周翔在代表第一组汇报时提出,在最高法院机关,各处、室、合议庭是最小的战斗单元,处长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处于承上启下、协调内外、平衡左右的一个关键位置,当好处长要具备政治、大局、责任、创新和服务意识。
“好的处长要有正确的角色定位,要善于发挥集体的作用,要有正确有效的方法,还要注意兼顾岗位特色与工作大局的统筹协调。”审监庭审判长罗智勇在代表第二组发言时说。
高珂是立案一庭审判长,他代表第三小组发言。他认为合议庭有相对固定的审判职能,也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责。审判长要明确定位,树立大局意识,增强谋划能力;以身作则,起到带头作用,严格管理,把好质量关;加强沟通,关心同志。
司改办指导处处长胡夏冰总结第四组发言说,处长、审判长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既要抓决策又要抓执行,既要抓工作又要抓队伍思想建设。
学员们在分组讨论中还提出,作为处长,要有担当,不揽功不诿过;要狠抓执行力建设,也要培养创新意识;注意培育团队的成长,增加团队归属感;要注意建章立制,讲程序讲规范。
6月15日下午4点,结业证颁发之前,班长张树明代表全体学员汇报了学习心得。他表示,要把这次学习到的先进理念、良好作风和有关理论成果带回去,更好地提高履职能力。
收获很多。但是还有明显的不“足”。张树明代表大家提出,希望学习时间再长一些,课程内容再丰富一些,结合实际案例和法院工作特点的针对性更强一些。
政治部副主任龚稼立在结业式上强调培训的目的在于更加有力地推动工作。希望大家把学到的东西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与工作重点和难点结合起来,真正把理论学习的收获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